蜀漢為何不向其他方向發展反而北上

首頁

蜀漢,是三國是其中的一個政權。蜀漢是劉備建立,劉禪在位期間被曹魏滅亡,一共傳兩個皇帝。其實蜀漢國名正確的稱呼是漢,並不叫蜀,也不叫蜀漢。之所以叫漢,是因為劉備一直說自己是漢室後裔,所以東漢滅亡後,劉備才稱帝延續東漢的國祚。蜀漢建立後,除了初期劉備進行過東征,其他時間都是在北伐。可以說,北伐是蜀漢最主要的任務。很多人想不通,蜀漢為何不向其他方向發展,反而一直在北上和強大的曹魏死磕。總的來說,不是蜀漢不想向其他方向發展,而是沒得選擇。
公元221年,劉備在成都稱帝,國號漢。蜀漢是後世為了區別其他「漢」政權的叫法,由於劉備建立的「漢」主要統治區域在蜀地,所以叫蜀漢。這也是其他政權稱呼劉備的政權為蜀國的原因。蜀漢的主要統治區域包括今天的雲南、四川、貴州大部地區,陜西、甘肅南部、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、越南西北部。蜀漢的東面主要和吳國接壤、北面和魏國接壤、西面是青藏高原、南邊是現在的越南、緬甸北部。這就是蜀漢大致的地理狀況。
蜀漢建立之後,劉備在位期間進行過東征。雖然諸葛亮、趙雲等人阻撓,但並效。這次東征以劉備的失敗而告終。劉禪在位期間,諸葛亮主政時進行了5次北伐,可以說是勝少敗多。諸葛亮本人也是死在最後一次北伐的途中。諸葛亮去世後,姜維進行了進行了十一次北伐。其中,勝利3次,失敗3次,5次打平,互有勝負。蜀漢的北伐一直進行到其滅亡之前。可見,這個政權對北伐真的是情有獨鐘。
不過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,他們的北伐成效都不大,即使勝利也都是小勝,對曹魏的影響並不大。之所以如此,因為曹魏在三國中實力最強,以蜀漢的國內很難打敗曹魏。不僅如此,蜀漢北伐大多數要過蜀道,這里大家都知道「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。」軍隊想要通過這里,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。
既然北伐這麽難,而且蜀漢北伐耗費了巨大的國力,成效並不大。那麽蜀漢為何不改變作戰方面,向其他地方擴張呢?要知道其他地方可沒有曹魏這麽強大,向其他地方擴張難道不香嗎?我們看一下蜀漢為何不向其他更加容易的地方擴張。
首先,由蜀漢名稱決定的。前面說了,劉備一直說自己是漢室後裔,並大肆宣傳,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劉備的身份。劉備借著這個身份籠絡了一批人才在身邊,他們都效忠於漢室。正因這個身份,劉備建立的政權才有資格叫「漢」。否則,其他人肯定反對劉備政權叫這個名字。既然叫,其統治區域就應該在漢朝的區域上。漢朝的統治區域就不用多說了,魏、蜀、吳三個國家之前都是東漢的地盤,而曹魏統治的區域是兩漢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劉備叫漢朝,肯定要先把漢朝的中心奪過來。你在長安或者洛陽稱帝叫漢才比較合適,在成都稱帝只能是地方割據政權。因此,光是為了這個稱呼,蜀漢必須進攻曹魏。這也就是所謂「漢賊不兩立,王業不偏安」的原因。
其實,漢朝這個旗號是把雙刃劍,既成就了蜀漢,也毀滅了蜀漢。蜀漢之所以能建立,就是因為打著漢朝的旗號。那些支持漢朝的人才支持蜀漢。這是對漢朝旗幟有利的一面。不利的一面是,既然叫漢,就一定要收復中原,否則就不配叫漢。而收復中原就要進攻曹魏,但以蜀漢的國力,對抗曹魏,無異於以卵擊石。
其次,蜀漢別無選擇,只能北上,其他方面擴張都行不通。很多人會覺得,蜀漢也沒必要死心眼,可以喊著北伐的口號,但沒必要一直和曹魏死磕。蜀漢可以先向其他方面擴張,等實力強大之後再北伐也可以。這樣並不違反蜀漢建立的初衷。這樣做也可以,算是變相實現蜀漢的目標。不過這只是看起來沒問題,但根本無法實施。因為其他方面雖然沒曹魏強大,但蜀漢卻根本無法擴張。
第一,我們看一下蜀漢為何不東進。蜀漢的東面是吳國,這是三國中的一國。吳國的實力我們都知道,雖然沒有曹魏強大,但並不比蜀漢要弱。可以說,吳國總體實力是比蜀漢強一點的,至少比蜀漢富有。而且吳國地勢復雜,多山地、丘陵,想要完全占領這里也很難。不過蜀漢進攻吳國的優勢就是自己在長江上遊,可以通過長江順流而下,這樣比較容易。但劉備在位期間已經這麽做了,不過卻失敗了。之後蜀漢對吳國還是比較忌憚的。
除了進攻吳國失敗過,以及吳國實力的強大,還有就是蜀漢和吳國關系很復雜,可以說是唇亡齒寒的關系。在曹魏面前,蜀漢和吳國必須聯合起來,他們中任何一方都沒有能力單獨和曹魏對抗。只要一方滅亡,另一方早晚也會滅亡。這也就是蜀漢滅亡後,西晉為何滅吳國這麽容易的原因。如果他們之間要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,一旦兩敗俱傷,北方的曹魏隨時會把他們一鍋燴。這也是為什麽夷陵之戰後不久,蜀漢就主動向吳國示好而吳國也接受蜀漢示好的原因。大家心里都知道,不管表面再怎麽打打鬧鬧,終歸還是要合作的,雙方是一條船上的螞蚱。
總的來說就是,蜀漢不能進攻吳國,必須和吳國合作。退一步講,即使進攻吳國,也未必能勝利。可以說東進,這一條路徹底行不通了。不過也並不是始終不行,可以在打敗曹魏之後進攻吳國,那樣就名正言順了。但這樣的前提仍舊是先進攻曹魏。
第二,我們看蜀漢為何不西征。前面說了,蜀漢的西面主要是青藏高原。其實除了青藏高原,還有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及西域各國。不過絲綢之路和西域各國都是曹魏的地盤,被曹魏控製。蜀漢想要進攻這里,還是只能和曹魏對抗。所以蜀漢想要西征就只能占領青藏高原一帶了。
青藏高原我們就不多說了,這里海拔非常高,氣候寒冷,人煙稀少,總體非常落後。不要說蜀漢,在元朝之前,沒有任何一個中原王朝征服過這里。即使是強大的西漢和唐朝,都沒征服這里。進攻這里需要有強大的國力支持,蜀漢是沒有這個實力的。即使蜀漢有這個實力也不會征服這里,因為當時這里太落後了,沒有任何能耕種的土地,對蜀漢來說意義不大。而且這里生活著眾多少數民族,這些人驍勇善戰,即使打敗他們占領這里,人家仍舊會反抗。到時候,還是要退出的。
這樣看的話,西征意義不大,成本高還沒什麽效益。這樣的西征,估計蜀漢沒人會同意。
第三,看一下蜀漢為何不南征。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,諸葛亮七擒孟獲,就發生在其南征期間。對於諸葛亮七擒孟獲,大家的感覺就是這個地方人口眾多,實力比較弱,很容易就征服了。蜀漢要是對這里大量用兵的話,不僅能擴大自己的統治區域,增強自身實力,還有戰略撤退的空間。到時候打不過曹魏的話,還能向東南亞一帶發展。看起來行得通,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麽回事。我們了解一下諸葛亮南征的大致狀況就知道了。
諸葛亮南征時一共有三路大軍,西路大軍1.5萬人以上、中路大軍2000人左右、西路大軍2500人左右,就是說三路加起來也不過2萬人左右。而南方的叛軍加起來也不過2萬左右,這可以說是他們的家底。也就是說這里人數並不是很多。諸葛亮出征之前,就已經決定使用馬謖提出的「攻心為上,攻城為下,心戰為上,兵戰為下」的計謀。簡單的說打仗只是震懾,主要是讓這些人心服口服。也正因如此,才有了後來的七擒孟獲。很多人覺得這個計謀很聰明,諸葛亮不崇尚武力,事實並不是這樣。不是諸葛亮想這麽做,而是不得不這麽做。
蜀漢南方一代都是山地,這里生活眾多的少數民族,他們之間關系錯綜復雜。想要平定這里,只能等這些少數民族全部聚集在一起時再出兵一舉打敗他們。否則,有再多的兵也無法打敗他們。因為這里山地太多了,如果人家防守不出來應戰的話,別說兩萬大軍,即使二十萬大軍也發揮不出來作用,到時候只能被活活耗死。
諸葛亮平定這里之後,有人建議諸葛亮分兵駐守這里,這樣可以一直統治這里。但諸葛亮並沒接受,諸葛亮的理由是「若留外人,則當留兵,兵留則無所食,一不易也;加夷新傷破,父兄死喪,留外人而無兵者,必成禍患,二不易也;又夷累有廢殺之罪,自嫌釁重,若留外人,終不相信,三不易也。」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這里運輸糧食麻煩,留人少的話真壓不住,而且留士兵當地人會覺得你不信任他們。諸葛亮的理由就看出來有點無奈,說真的就是想要徹底占領這里基本上不可能。
之所以說南征,是因為蜀漢以南的狀況和這里差不多。山地眾多、民族成分復雜外,還有就是到處是熱帶雨林。這些地方別說蜀漢占領不了,我國任何一個政權都無法占領過,古代的政權統治到現在的雲南一帶都是極限了。至於雲南以南,想都不要想了,根本就不可能。別說古代,就是二戰時期的日本,在這里都吃了很大的虧,始終都沒徹底占領這里。
這就是蜀漢一直和強大的曹魏死磕的原因。第一是因為自己叫漢,所以只能北伐。其次是除了北伐,蜀漢根本無法向其他地方擴張,擴張的道路都被堵死了。其實,蜀漢的北伐雖然勞民傷財,但也是無奈之舉。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打不過曹魏,但還是要打下去。因為如果不打的話,曹魏耗都能耗死蜀漢。不管怎樣,蜀漢的滅亡都是無法避免的。諸葛亮清楚這一點,姜維也清楚這一點。所以他們才想盡辦法北伐,北伐還是有一丁點希望的,不北伐卻沒任何希望。


  • 蜀漢對西南地區的征服與治理
  • 從蜀漢身上學到什麽
  • 拯救蜀漢走出困境,諸葛亮做了什麽
  • 蜀漢為何沒能統一天下,反而最先滅亡
  • 蜀漢皇朝 , All Rights Reserved